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张惠兰:毕生积蓄办教育 国学旗帜分外红

张惠兰:毕生积蓄办教育 国学旗帜分外红

2024-05-09 17:45:59 [焦点] 来源:恒易快讯网

  原标题:张惠兰:毕生积蓄办教育 国学旗帜分外红

  云南是张惠中国的西南边陲;保山是云南的西南边境。

  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兰毕边疆地区,怎么做公益事业?如何办教育?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且成绩斐然?一位女子作出了解答,生积受其惠者数以万计。蓄办她亦因出色的教育成就,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学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旗帜

  她所做的分外事业,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惠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等领导的兰毕注意。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为目标的生积世界银行高级顾问赵宏曾拉着她的手说:“张惠兰呀,你不容易!蓄办”

  年少时在野外那颗大月亮下的教育痛苦 

  “你是班里的前一二名,老师说你反应特别快。国学你咋能不上了呢?”奶奶瞪着眼,旗帜无比哀伤地问。

  “我真的不想念书了……老是让你这样难,我也不好受!”十三岁的女孩咬着嘴唇,小声回答着。

  “哎……”奶奶叹了口气,拿起针线笸箩向院里走去。

  这是张惠兰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一幅场景。此前在她两岁时,在省交通厅工作的父亲奉命向贵州运送救灾物资,途中遇山体滑坡罹难成为烈士。体弱多病的母亲无力抚养三个年幼的儿女,张惠兰被送奶奶家抚养,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纪大了,没有收入,只好东家借一块钱、向西家借两块钱地供她上学。张惠兰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可怜的两块钱,懂事的女孩不忍心再增加奶奶的负担,只能选择白开水泡窝头这样的饭食,才勉强不致挨饿。每次回去取生活费时,奶奶总是厚着脸皮求借四邻。在用一位乡亲借给的40元钱顽强支撑了8个月之后,借钱的门路越来越窄。张惠兰决定放弃上学,在家劳动。

  也许是辍学后的心情极度悲伤,那天她疯了似的劳作到天黑才向回走,浑身不再有一丝力气。月亮圆滚滚,仿佛自己周身都被它镶上了一圈银边儿,那把持不了自己命运的巨大失落感让她刻骨铭心。

  那时的张惠兰暗暗发誓:等我有了钱以后,一定要把这些受苦受难的穷孩子养起来,让她们上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直到今天,她只要收到那些得到自己帮助的大学生们的来信,或者到自己办的学校看到那朗朗读书的孩子们,她的心就踏实了。

  “兴学助教”——张惠兰热爱并敬畏这个称谓。因为知识,是她的信仰。

  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 

  在家劳动了两个月,冬天来临的时候,老师登门了,劝她继续上学,硬是将她拉回了学校。

  后来,张惠兰如愿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张惠兰先后到城建局和文化馆工作。工作顺风顺水,可是张惠兰总觉得有点儿美中不足。这种“美中不足”,是她看到还有人需要帮助,而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有的孩子,还因为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这岂不是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嘛!

  1986年6月,她停薪留职专事车队的管理,拥有保山市公路客运十八次车队,专营保山至昆明的长途客运。

  每逢假期或开学,正是莘莘学子搭乘客车的高峰期,张惠兰深知学生的不易,总是主动在票价上给予他们优惠。有时候,遇见家庭贫困的学生向她恳求:“孃孃,我没钱了,可以带我一程吗?”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中途用餐时,她还不忘自掏腰包给学生送上午餐。有司机提出疑问时,她常说:“我小时候穷,脸皮又薄,没钱只好退学。现在我多一张票也富不到哪里去,多一点情就能帮穷孩子大忙。”

  一晃十多年过去,21世纪初,她已拥有了几千万财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人”。

  一个让她圆梦的决定  

  财富的迅速增多,让张惠兰几乎不能适应。她穷过、苦过、努力过、拼命过,没钱的时候盼有钱,有了这么多钱,她却觉得不知道应该怎么花了,为此她开始失眠,整夜整夜地想事。

  她的思绪甚至到了遥远的四川,到了久远的过去。她的祖籍是四川,她的家族祖辈就开私塾、开药铺、办医院,济世行善,乐善好施,是四川省的名门望族。

  张惠兰曾见到奶奶珍藏着一张相片,相片上的将军身配指挥刀、胸前挂满勋章。奶奶告诉她:这是奶奶的哥哥何东学。何将军在起义前,将母亲、妹妹等全家人秘密送到最边远的边疆保山以躲避战乱。后来,何将军牺牲在了战场上,家人便在保山继续生活了下来。

  奶奶常常教育张惠兰:要对别人好,要多帮助别人;要用最好的东西供养别人;吃亏是福。从小给她灌输知书达理、蒙学养正的思想,希望她能保持和传承家族优良传统。

  张惠兰想起了自己苦涩的少年时代和辛劳的青年时光,她想起了从商的多年间,她在各地看到的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她想起年少时在野外那颗大月亮下的痛苦。就在那一瞬间,她意识到自己赚钱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都不再痛苦。她决心多做善事,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自己小时候家里缺钱,念书没念够,那会儿自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现在自己有钱了,应该赞助学生念书。

  第二天,员工们发现老板变得乐呵呵的了。她们不知道张惠兰的快乐,源于昨晚那个决定——一个让她圆梦的决定。

  听完张惠兰的新想法,当地一位老校长一拍大腿:“张惠兰呀,你算是悟对了!”在老校长的帮助下,张惠兰决定办一所特色独具的幼儿园。

  当年刚开始办教育时的中年张惠兰。

  2001年3月,张惠兰将从事客运的全部积蓄2000多万元,用于创办保山市永昌艺术幼儿园,张惠兰终于实现了办学愿望,开始了呕心沥血的教育生涯。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坚守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探索启蒙艺术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这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以艺术教育为依托,将传统礼仪文化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走艺术与礼仪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便是永昌艺术幼儿园的教育特色。

  办学中她以育人育德育才作为培养目标,以人为本,向幼儿传播国学经典,家长普遍赞同。这些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很受家长欢迎,几年后,幼儿园发展到20个班。

  随着教学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3月,永昌国学幼儿园成立。张惠兰带领全体教职工,拼搏向上,致力于幼儿教育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多次获得各级表彰奖励,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幼儿园成为全省第一个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幼教基地,也是保山市孔子教育基地。

  张惠兰办的幼儿园,对其它幼儿园拒收的残疾儿童,也敞开接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和心理矫治方案,培养其自信、自强、自律的精神,挖掘其发展潜能,调动残疾幼儿充分向上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强烈的求知欲望,逐步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保山市永昌艺术幼儿园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德育教育中心”等十余项称号。

  “你的幼儿园办得这么好,如果没有小学、中学的继续,那对孩子们的国学教育就‘断线’了……”有家长如是建议。

  张惠兰深以为然,创办幼儿园的成功,让张惠兰的办学信心大增,她有了创办小学中学的设想。

  创办小学中学  

  2014年秋,保山财校旧址。

  张惠兰被人带着走进了这个曾经的“保山财经人才摇篮”时,她大吃一惊。她看见了一排排毫无生气的房屋,闲置数年,破败不堪,屋舍倒塌,门窗遗失;她看见那些昔日的学生宿舍斑驳破烂地躺在路边,不再有往日的生机。越往里走,她沮丧的心越发冻结。校园里杂草长得一米多高,鸟儿倒是很多。

  张惠兰的鼻子一阵发酸。当介绍人再次建议她用此处办学时,她直摇头,这个地方要收拾起来,实在太麻烦了。

  可是,她终究是位痴迷教育的人,对这块曾经的教育净土,她愿意多停留片刻,感受一下那种田园般的宁静。

谈及办公益教育的艰辛,62岁的张惠兰泪流满面。 

  张惠兰坐在石凳上,盯着那一片片杂草丛发呆。突然,她发现有零星的小花盛开在杂草间,顽强绽放,顶天立地,迎接彩霞;她听到树上百鸟鸣叫,百转千回,欢畅无限!张惠兰突然感觉这一切,都是在欢迎她,在期待她在荒芜杂乱中重建美丽校园,不要让这片教育静土继续荒废。

  张惠兰坐在一个落寞的环境里思考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决定要在这里办一所学校。她租用了这座已荒废十多年的原保山市财校旧址,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校园建设。

  此后五年,张惠兰花尽了心思和心血,修旧房、建新楼、拓道路。让荒草院子重新焕发教育的活力。昔日财校毕业的学生重回母校,看到母校的转变,不由得感动万分,有几名学生甚至找到张惠兰,深深鞠下三个躬。人们看到了五年重建的转变,而这五年的辛酸与苦楚,只有张惠兰自己知道。

  2015年8月,经隆阳区教育局审批,总投入3500万元的保山隆阳永昌承谦伏羲学校正式成立。

  张惠兰应当地群众需求,除办了职业技术专业外,还在学校办起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她精心规划学校建设,一草一木,事必躬亲。2017年下半年开始,朗朗书声开始在这片净土上空回荡.

  “人品是立身之本,对孩子的教育,教会做人是第一位。”在张惠兰看来,孩子的德行是一切的基础。因此,她为学校确定了“蒙学养正,知书尚礼”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校训,教学楼和田径场分别立有先师孔子圣像,而且每个班级均悬挂孔子画像,供学生瞻仰。学校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等篇章定为经典文化篇章。每天早晨,组织全校师生晨读传统经典,让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

  除了每周班里有课程设置,张惠兰还定期亲自到学校上大课,讲感恩、讲孝道。这些努力,让学生们的言行举止悄然飞跃。

  漫步在永昌伏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永昌艺术幼儿园、永昌国学幼儿园的校园里,人们瞻仰巍然矗立的孔子雕像;浏览林荫大道的“二十四孝”雕像;阅读高悬的《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宣传板画;咀嚼走廊和教室里传统文化教育警句;学习礼义廉耻、琴棋书画;体验农耕、练字习武、强健体魄、锻造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秉性;懂得珍惜、谦让、理解、谅解、包容、乐观、自信、团队合作;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人文光芒。

  将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在边疆地区形成了一个教育典范 

  张惠兰给几十位家庭贫困的学生免除了学费,并接收了二十多位残疾或有心理疾患的学生,让他们享受到正常的教育。

  邬永花是永昌承谦伏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很难想像,眼前这位乖巧的小姑娘,几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的她,过去竟然叛逆、淘气,经常与父母对着干,几度想要辍学。她告诉记者:“来到这里上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和不容易,也学会了和同学友善相处,我不想荒废时间,我想好好学习,将来争取考上更好的学校。”

  2017年秋,隆阳区新雨社区。张惠兰受邀到社区,为戒毒康复者讲授感恩课。

  她担任着保山市孔子教育协会会长,每月都会组织一到两次赴学校和社区的弘扬传统文化道德论坛讲座;每年都会应邀到保山各县市区进行多场大型公益讲座。

  这次还没进门,她就听到了刺耳尖刻的咒骂声。

  破口大骂的人是杨某,挨骂的,则是他的父母。杨某沾上毒瘾不能自拔,这次已经进社区戒毒半年了。父母牵挂儿子,听说张惠兰要来讲课并需要10名家长到场,于是找到她请求去现场。

  不曾想,杨某看到年迈的父母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在自己面前,顿时大爆粗口,质问老两口为何来到这种地方丢人现眼。杨某的母亲伤心痛哭、晕了过去……

  张惠兰一脚踏进会场,告诉两位老人,不要哭泣,哭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好好把课听下去。

  张惠兰在讲课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的优秀传统文化道理娓娓道来,将自古孝道和仁义详细叙述,一个小时悄然过去,现场的听众哭成一片,一遍遍痛悔自己为什么沾上毒瘾。而此时的杨某起身跪倒在母亲面前,失声痛哭:“妈,我对不起你们,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挣钱养你们。”

  大年初二清晨,张惠兰应邀到腾冲县界头镇为乡亲们公益讲授感恩课。现场来了许多当地百姓,其中一对夫妇,不愿意赡养父母,每年就过年时候给母亲称一点米全年就不管了。张惠兰从为什么要孝,怎么孝深刻剖析了中国孝文化,在分享环节,这位儿媳妇不断悔恨,她说自己真是大错特错,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都悟不通,她回去就要把婆婆接回自己的家。

  “做人要有志气,富了不能忘本” 

  2019年10月1日,国庆节。永昌伏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运动场。

  场边正中奉祀孔子塑像,揖首而拜者,正是时年62岁的张惠兰。

  保山永昌伏羲承谦学校田径场边的孔子塑像。 

  被宋徽宗赵佶尊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孔子端坐在那儿,容颜似有笑意。张惠兰躬下身去,一记长长的叩拜……

  今人对古人的崇敬,学生对老师的怀念,还有,后人与先师的对“教育兴邦”理念的共识——那一刻的肃穆,用尽一生都难以回味。

  她想起了去年9月28日在这里举行的祭孔大典的情景:三声深厚的鼓声回荡在广场,整个祭典仪式肃穆庄严,仿佛再度把人们带入两千多年前圣人孔子大德远播的悠远境界。永昌伏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永昌艺术幼儿园、永昌国学幼儿园全体师生家长齐聚于此,表达对孔子的敬意,追思先贤的思想和事迹。

  但今天的揖拜,张惠兰泪流满面——此时此刻,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举行盛大国庆阅兵,隆重庆祝伟大祖国建国70周年,保山这座小城上空,回荡着千万个家庭传出的电视直播声音。

  张惠兰想起先祖在旧中国行善办学的筚路蓝缕;想起自己少年时那学业中断的惆怅无限;想起五年前初创复建校园时的艰难百种;看到如今美丽校园的姿态万千。她不由感慨道:张家在祖国云贵川行善办学的义举经历,不就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缩影嘛!

  之后,她缓缓而起,敬献香火,她对先师微笑致意,因为,她在替先师完成遗愿。

  回去后,她来到自己的车队,给车上挂上了平安符。她要让每一位农民子弟,都能通过自己车队的收入,获得良好的教育。而这往返省城与保山的几辆车,承载着的,是几百个寒门学子的学业,是几百个家庭的未来的希望。

  车队经营了36年了。别人想4000万元购买她的车队和路线。她说:“因为办学校做善事的地方,是不赚钱的,没有车队赚钱来支撑,学校我就办不下去。靠车队每天昆明与保山对开两班长途客车赚的钱,来支撑老师的工资,支撑学校的每一样花销。所以,车队我不能卖。我现在只能用客运赚的钱,来反哺教育。很多人认为我傻,但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对别人来说,吃喝玩乐的是享受。对我来说,教书育人是最大的享受。”

  自从2014年办永昌伏羲学校来,五年了,没赚一厘钱。整整三年,投入几千万元,才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像样的学校。儿子的朋友对儿子说:“你妈妈是不是脑子有毛病?赚了几十年的钱都打了“水漂”,办学这些事是国家的事,她去做干什么?”

  儿子却骄傲地回答:“我妈妈是个正能量的人!她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是不会要她的钱的。”

  又一位大学生回家来了。经张惠兰夫妇捐助过的学生,都把张惠兰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她们同张惠兰无话不谈。这时的张惠兰,忘记了工作,忘记了忧愁,与对方谈笑风生,宛若学长。 

  这位学生在张惠兰的资助下得以考入211大学,她向张惠兰讲述着学校一幢著名建筑的由来,描绘着校内湖泊的形状,模仿着国学大师们的风采。

  “是你救了我一生!”这位学生说完,另一位学生接过话茬:“张老师的心特别善良!”另一位学生说:“那当然了,你不看她帮了多少孩子!”

  张惠兰开心地笑道“我吃过苦中苦,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志气,富了不能忘本。’我做到了,我确实是个好人。”她摊开两手,胸襟一片坦荡。(记者 徐峰)

   

(责任编辑:综合)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